欢迎登录忻州市民政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市政府要闻

忻州 并村简干强“三基”

  作者:         时间:2019-10-16       来源:山西日报  大    中    小     

2019-10-14 本报记者 班彦钦 本报通讯员 赵甜甜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一年五谷香。

  从海拔3061米到600多米,陡转直下,山大沟深的五台山区,小山村星罗棋布。大峪口村就是其中之一,与散落在周边的许家庄村、王岩村、牌楼岩村、境石村、天堂村合并后,能人带动、抱团发展成为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心村。坡阔草旺,养殖的牛从1200头增加到4000多头,小杂粮种植加工也成了气候。

  为从根本上破解贫困山区村多村散村小村穷的历史难题,忻州市把“撤并行政村、打造中心村”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优化发展要素配置的系统工程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来抓,围绕“并得好、稳得住、能致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全市行政村数从2016年底的4888个,在脱贫攻坚整村搬迁797个村、撤并销号731个行政村的基础上,再合并减少1411个,到2020年底减少至2746个,撤并率达44%,今年确定的939个行政村撤并计划,目前已全部完成。并村简干,树起了党在最基层的旗帜,激活了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新乡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践行嘱托,扛起使命,破解新时代的新课题 

  两年前的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晋西北岢岚县,提出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深情嘱托乡亲们与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光荣的使命,历史的责任,更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崭新课题。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忻州市倾全力推动整村搬迁797个村庄,创造性通过“六环联动”,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达到了端穷窝、拔穷根、奔富路的目的。

  从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到乡村振兴的布局蓝图,从整村搬迁到整村提升、整沟治理、整顿风貌。忻州市始终以农村党建为引领,强化“一盘棋”思想,构建驰而不息的系统工程,将并村简干作为贫困农村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深度举措,“三基建设”的重中之重。

  忻州市国土面积全省最大、占1/6,下辖行政村最多、占比近20%。

  调查表明,村多村小村散村穷是基本市情,户籍人口200人以下的行政村1077个,占全省的49%。实际居住人口多数不足户籍人口的1/3,而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为主,被群众戏称为“386199部队”。河曲县赵家沟乡所辖的22个行政村,有3个村常年无人居住,4个村常住人口不足10人。五台县灵境乡13个村户籍人口共180人,每村10余人,实际居住只有3人-5人。村多带来“三基”投入高、治理成本高、干群占比高,村穷导致党组织凝聚力低、号召力低、战斗力低,村小造成干部选配难、党员发展难、规范治理难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穷根就不能彻底拔掉,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并村简干,势在必行。

  忻州市通过抓试点、破难点,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聚势而为,力求把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做成“精彩答卷”。

  二、并村并心,简干精政,“一盘棋”成“招招鲜” 

  收获时节,原平市西山地区长梁沟镇15里长的西沟内,豌豆圆润饱满、胡麻籽粒结实、土豆拱破地皮,丰收美景让人陶醉,西沟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常金明喜得合不拢嘴:“并村简干给咱庄户人带来好年景!”

  从沟口到山脊,依次是二沟、大沟、吴家沟、大三沟、小三沟、韩家沟、大吉洼7个行政村,7个村常住人口加起来仅有369人,其中最多的二沟村不足150人,最少的大三沟仅剩12人。并村后的“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种地搞互助,孤寡有人管,还修好一条路,好日子有奔头,群众感受到势大力强。

  善弈者谋势。做好并村简干,首先要做优顶层设计,忻州制定出台了包括《实施意见》在内的“1+6”政策体系,一体化指导和推动“并村、简干、提薪、招才、建制”五个环节工作。第一批实施的是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等10个县(市、区)和五台山风景区,撤并行政村900个左右,2019年底完成;第二批实施的是代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4个县,撤并行政村500个左右,2020年完成。

  “并村”优布局。忻州探索出了整村搬迁融合、小村并入大村整合、若干小村联合、大村并入小村复合等多种合并方式。

  在撤并行政村中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把握撤并重点,主要是撤并规模过小、“空心化”突出的行政村或资源贫乏、离中心村距离较近、资产产权明晰、村民自愿度高的行政村。

  注重统筹规划中心村建设,坚持城乡一体化原则,立足乡村特点编制规划,做好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共性有标准、差异有特色”,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坚持村庄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统筹规划中心村建设。统筹考虑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经济布局和交通、水系等自然条件,特别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因素,确定中心村510个。

  注重依法规范撤村销号程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程序撤村销号,明确贫困村在未退出前可按照相关程序先完成合并,暂不销号,仍继续独立接受脱贫攻坚的各项考核评估,待验收退出后完成销号。

  “简干”提效能。用活加、减、乘、除法,把村干部基数降下来。勤做“加法”,因地制宜联建党组织;勇做“减法”,提高“一肩挑”比例和实现交叉任职;善做“乘法”,促进中心村“两委”班子成员融合;敢做“除法”,精简和妥善安置撤并村“两委”干部。做实选、育、管、用,把干部素能提上去。加强“选”,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形成能人当支书、支书是能人的用人格局;注重“育”,大力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和“领头雁”培训;强化“管”,建立健全村干部调整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大胆“用”,对中心村新组建的“两委”班子成员和其他村干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打通能上能下两种通道。通过一“降”一“提”,全市精简村干部5168名,精简率21%,打造出一支精干队伍,提升了基层组织效能。

  “提薪”增动力。稳步提高村“两委”主干报酬待遇。从2019年起,全市中心村“两委”主干在确保报酬待遇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倍(“一肩挑”的,提高到3倍)的基础上,再提高20%,形成了差异核定、绩效挂钩、社保补助、奖补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提薪办法,完善了激励机制。与此同时,统筹考虑了村“两委”其他成员的报酬标准。

  “招才”强队伍。全市通过用政策吸引人、用平台凝聚人、用服务留住人,把本土优秀人才引回来、选出来、用起来、留下来,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全市共有4602名本土人才回村创业。

  “建制”做保障。通过让基层组织架构“立”起来、基层规章制度“建”起来、基层治理“活”起来的有效做法,实现了规范设置中心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村民议事决策机制、村级便民服务制度等,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合纵连横,打散重构,“百炼钢”成“绕指柔” 

  五寨县年过花甲的侯新华是一位放羊汉,经年累月的艰苦生活,让他患上“老寒腿”病。他所在的李家村日渐冷清,并入大河湾村后,与这个村的王满存合群牧羊,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看病也方便了。在并村简干中,群众跟着支部走、种养跟着生态走、技能跟着产业走、人心跟着愿景走,实现了村庄“好散好聚”,致富“有桥有路”。

  产业与就业、创业“三足鼎立”。保德县位于黄河岸边的故城村,吸纳周边两个小村子,建设美丽乡村,搞起了旅游业。五台县建安乡8个村子撤并后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加工业等特色产业。还有不少村子合并后,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做起了电商,户用、村级光伏发电成片出现在黄土高坡,集群、集约、集中优势,推动新农村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使得村子在“打散重构”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产业在“合纵连横”后,出现新亮点、新隆起、新样态。目前全市510个中心村发展各类产业项目987个,多渠道安置就业4273人。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两基”双双扎下根底。并村后的中心村,普遍改建扩建了高标准、规范化的村级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坚持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公开村干部职务、业务范围等信息,让群众平日见得着、有事找得到;配套建设了村级卫生室、村级文体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建立便民服务制度,在改设村民小组的撤并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确定专人提供代办服务,明确代办事项和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鼓励撤并村群众逐步搬迁到中心村居住,中心村预留规划出宅基地,搬迁后旧房拆除、复垦绿化,纳入土地增减挂指标交易,目前已复垦582个村,宅基地复垦和生态修复12507亩,交易金额11.2亿元,实施退耕还林21万亩,荒山造林29.7万亩,促进了融合发展,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从有组织、有节奏整村搬迁到有目标、有方向并村提质,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两建”始终紧紧跟进。河曲县幸福移民小区按照安置区规模和党员数量,合理设置了科学完整的党组织架构,成立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居民”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实现党组织社区全覆盖;五台县陈家庄乡原黄柏岩村党支部撤并后,7名党员全部转入才郎沟村党支部,单设了一个党小组,从此组织生活过在了才郎沟村的高标准党员活动室这一“新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忻州市有近半数的边散小穷村庄实现了合并。并村前,由于大多数村规模过小,受区域区位限制,各种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整合。并村后,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比合并前大幅度扩大,生产要素实现了重组和集聚,全市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2529个,占比78%,比2018年提高了15%。

  并村简干的忻州路径启示人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需要敢为人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需要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勇于破难而行,担当作为。只要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并村简干工作做实做细,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活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